一、库卡诞生于1898年,已经是120岁的企业,但他做的都是这个世界上*酷的事情,而且还在不断超越着自己和人类的想象力,它是怎么做到的?
二、工业4.0这个让中国人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是如何在库卡落地实施的?
三、库卡在中国发展的蓝图是什么,德国库卡的基因如何移植到中德合资的企业中来,并进一步保持创新力?
刚刚在8月份履新上任的库卡中国CEO王江兵先生将为我们一一解答。
1
小步快跑,迭代出新,库卡越来越酷
“在2009年和2010年的时候,库卡的股价还是个位数,而在2014年,股价已经涨到了50多欧元。”在解释当年加入库卡这个决定时,王江兵说,“能够顺利度过经济危机和欧债危机,逆势发展的库卡引起了我的极大关注和好奇心。”
深入了解之后,王江兵发现,中国的很多工业制造企业还停留在机械化阶段,库卡的机器人和自动化集成业务恰巧能够帮助中国工业企业实现转型升级。而且,这家德国企业不墨守成规,总是能够**产业一步实现更新换代和技术升级。这让他深信自己在库卡将接受更大的挑战,承担更大的责任。
在库卡的发展历史上,它始终能走在行业的前端。在成立的第7年,公司引进了新的焊接技术:气体熔接焊接,从这一时点开始,库卡持续引领全球焊接技术及其重要革新。1956年,它建成了**个冰箱和洗衣机自动化焊接系统;1971年,库卡为戴姆勒-奔驰建成了欧洲首条配备机器人的焊接传输线;1973年制造了世界上**台具有6个机电驱动轴的工业机器人FAMULUS。之后又*先引入了开放式PC控制器的机器人,以及有效载荷达到1000千克的KR泰坦机器人。
早在数年前,库卡就已经认识到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意义,并积极从战略上瞄准这一新挑战。“因为机器本身就是用数据来驱动的,这些数据如何好好地收集,传输,分析,并进行加工,变成对客户有用的东西,继而给客户带来更多的增值,库卡很早就在向这努力了。”王江兵说。
目前,库卡已经实现了工业4.0的多种落地方式。kukaConnect 可以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可视化处理,通过及早提取关键指标,分析设备状态和运营状态,预防生产故障,提高设备开动率,合理安排产能;“KUKA矩阵式生产方式”则可以把工厂变成“俄罗斯方块”,可根据需求调整生产模式,*终满足市场需求;2018年6月,库卡推出了“智能工厂服务”,能够为企业提供一种快速应对市场变化的解决方案。
王江兵举例说,在没有数据的时候,买一大批原材料,可能根本不是客户要的,或者很早就买好了,三个月之后才需要,或者生产好了之后,不能马上发给顾客。通过大数据应用,能够把整个价值链优化,使得价值链占用的资源*少,却能够满足客户及时性和多样化的要求。
现在,库卡能够通过对数据的跟踪、分析和判断,了解生产线上哪台机器,哪个环节,哪个点上存在故障或隐患,*大限度地减少客户的计划外停机,从而让产能提高,成本下降,使得企业直接受益。
2013年,在传统工业机器人的基础上,库卡提出了“人机合作”的概念,研发出了iiwa(智能工业助理)人机合作机器人,该机器人的7个轴上都集成了敏感关节扭矩传感器,人一碰,或者它一碰到人,立即就停止工作,对人不会产生伤害,同时又和人在一起,共同合作。
人还能够给机器一些指点,或者给他一些指令。这样,在生产线上一些繁重的、重复的、体力性、精度要求高的工作都可以通过人机合作来完成。
当人们惊叹于“人机合作”的炫酷之时,库卡又进入到下一步——智能人机合作。机器工作的使用本身要有编程,有这个编程的过程才能适应不同现场的工艺要求,而编程需要有丰富经验的人,库卡代号为iisy的产品,就是能让操作者在没有丰富的机器人编程经验的情况也能顺利开展工作,这款机器人具有一种模仿、记忆和学习的功能。
工作人员只要带着机器人走一遍,例如,抓取一个工件,把它放在另外一个地方,机器人就能记住这些动作,并可以自动优化路线,完成工作。这样工业机器人的适用面就被打开了,工作场景也增加了,业务自然拓展了。
2
市场引导、艺有所专、质量把控,库卡创新的执行力
一、贴近客户的组织结构
这样炫酷的持续进步,库卡怎么做到?这首先要深入理解库卡的业务模式。
在被美的收购之前,库卡全球每年的增长速度并不高,但利润很稳定,这是因为库卡的一半业务是制造机器人,有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投入。而库卡的另外一个半业务来自系统集成,这块业务本身不需要固定资产投入,也不需要加工什么东西,只要根据顾客需求设计,然后采购机器设备,组装,交付给客户,这是一个轻资产的领域。
也正是这个系统集成的业务让库卡更贴近客户。王江兵说,“系统集成要为客户提交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客户拿到机器,没法使用,不会安装等等问题都可以解决。同时,通过系统集成,使得库卡的价值链延伸了,这反过来对生产有好处,*新开发的机器人产品好不好用,有什么问题,这些信息立刻就反方向传达到机器人的制造和研发部门,那么哪个地方发生问题,需要怎样的改进,如果没有价值链的延伸,就轻易得不到这些信息了。”
在库卡内部,真正驱动创新的部门是“产品组合管理部”。这个部门要去了解市场,了解客户,了解同行,他们需要什么,然后把这些需求带回来,交给研发部门,研发部门就可以把这些需求变成具体的,可以通过技术和产品实现的解决方案交付给客户。这样从一开始,公司的研发和生产就是为市场,为客户引导的,生产出来的东西正好是市场上客户需要的。
“大部分研发人员是希望把一件事情做到**,但他们在时间概念、成本概念上是淡的,为达到一个功能,他们可以把很精致的材料设计进去,但是市场中的销售人员会说,你这个东西太贵了,卖不掉的,产品组合部的经理就会告诉研发部门,市场需要什么,时间进度如何,目标成本控制在多少范围之内,等等。”王江兵说。
市场引导的组织结构从本质上反映了库卡的研发理念,即“真正能够给用户带来增值。“
“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库卡作为一家典型的德国企业,在持续不断的进化、提高和改进的过程中,这些改变不一定是革命性的,但就是积少成多,能够达到一种量变到质变的效果。”王江兵说。
二、长年积累的“一技之长”
决定创新的另外一个核心是库卡强大的研发队伍。王江兵说,“我知道,有很多优秀的人才在库卡度过了他们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一位在德国的同事,从机器人的装配电工,到现在的机器人工程师,已经在库卡工作了38年,就在这个领域,不断地持续地钻研。他们有着深厚的技术功底和丰富的经验,他们做出来的东西,在质量上、性能上、使用上和寿命上,确实比一般产品要好。”
国内的企业为何做不到?“因为国内企业缺乏这样有多年经验的研发人员,大多数做了两三年就跳槽了,或者看着其他行业有更多的机会就走掉了,如果一个研发项目,五年才能真正达到盈亏平衡点,很多人就不往这个方向努力了。”王江兵说。
而且,德国研发人员的成本并不是很高的,他们希望有一个稳定的生活,一切都在自己的计划和掌控当中。他们需要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有一个温馨的家庭,做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他们不愿意,也不想赚更多的钱,也不会频繁跳槽,更不会改行,多年的积累让他们的技术开发能力持续提升,*终都体现在他们设计的产品里面。
三、质量把控的精益求精
库卡生产出来的机器人,性能、可靠性、精准度都是很高的。正因为要求高,很多供应商的零部件等等,都不会轻易的更换。当然,这也导致库卡们的成本相对较高,这是优点,但库卡还是希望能扬长避短。
在中国,目前有两个机器人生产基地,一个是在上海,一个是在顺德。库卡希望供应链这块尽可能的国产化,在质量得到总体保证的情况下,成本能够得到下降。
3
专心、厚道、乐善好施,库卡人的宗教底蕴
库卡人*值得学习的地方是什么?“在一个领域,专心在一个领域,不管其他领域怎么赚钱,怎么快速的一夜暴富,就专注在这个领域。”王江兵的回答非常干脆。